多伦多“斯瓦米纳拉扬印度神庙”一日游
2022年加拿大关于移民的最新统计数据日前出炉,今年登陆加拿大的新移民数量创新高,印度是最大的新移民来源国,今年上半年,已有6万多印度人获得永久居留权,占新移民总数的29%。中国是第二大移民来源国,今年上半年有1万6千多人登陆,占新移民总数的7%。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就是,生活在同一城市中,你不打扰我,而我也不理你。多伦多或者说就是加拿大最大的两大少数族裔,似乎生活在同一城市中却没有太多交集。我的邻居有很多印度人,前几天看见他们盛装在院子里放焰火,一问才知道当天是他们的排灯节(Diwali Festival)),印度教中最大的节日。这让我对印度教忽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决定去多伦多的印度斯瓦米诺拉扬神庙(BAPS Shri Swaminarayan Mandir)逛逛。
BAPS Shri Swaminarayan Mandir这个看起来如同天书的名字拆分开来就不那么难了。BAPS的全称是Bochasanwasi Shri Akshar Purushottam Swaminarayan Sanstha,它是印度教的重要分支。Shri(或Sri)是印度语中的书面敬语,是对男士尊称,有点类似英文里的“Mr.”。Swaminarayan是该分支教派的创始人,生活于十八世纪晚期,Mandir的意思是印度寺庙。所以,BAPS Shri Swaminarayan Mandir的意思大约就是至尊Swaminarayan先生的BAPS教派印度寺庙。据介绍,BAPS是一种源于吠陀经的社会精神印度教信仰,致力于通过关爱社会、家庭和个人来关爱世界。
这不是我第一次去这座印度神庙,上次去的时候还未完全竣工。
神庙是矗立在高高的基座上的,外部全部采用汉白玉打造。神庙外墙及廊柱雕刻着印度教中的神仙,不仅有印度教中大名鼎鼎的湿婆男神和最有地位的毗湿奴神,还有大象和猴子等,造型各异、婀娜多姿。据介绍,在印度教中斯瓦米纳拉扬相当于上帝,毗湿奴是他的另一个身份,湿婆也是他的一个身份,其他神也都是他的化身,这教义感觉与天主教中的三位一体颇为接近。
整座建筑物包括地基没有任何钢结构支撑,也没有一颗铁钉,完全由大理石和石灰石搭砌镶嵌而成。据神庙的文字介绍,神庙共有24,000件大理石雕像,由1800名工匠在印度花了四年的时间手工雕刻而成。
记得当初新闻介绍,神庙的汉白玉全是由意大利出产,再由缅甸加工从印度整件海运过来的。喜爱找bug的我在现场找到未拆包的汉白玉,包装上赫然写着made in China,莫非仅仅包装盒是中国产的?
我被请了出去
出发前我跟先生说着装要庄重,到里面还要脱鞋,不穿袜子是不让进的。先生说,电视里的印度人不都穿趿拉板(人字拖)吗?再说,(印度人的)公共场所还要脱鞋子,会不会很不卫生?印度人不卫生,这就是所谓的刻板印象了。这次去神庙,发现多年之后重游,神庙依然一尘不染。
也不知神庙算不算旅游景点,是否欢迎游客,但是本着所有的宗教场所都欢迎访客入内的习俗,我还是推荐一下。进停车场时虽然有栏杆拦住车子,但无需付费,出入时门禁都是自动起降的。
神庙的主体建筑由两部分组成:Haveli和Mandir。Haveli是接待游客和学习的地方;Mandir则用来朝拜和祷告。
游客不能直接进入神庙,必须通过Haveli进入。进门处,男女分开,必须除掉鞋子,衣着也需庄重,裙子或裤子必须过膝。不过万一参观当日你穿了短衣短裤也不要紧,进门处提供免费的外袍。室内谢绝拍照和摄像,更不能大声喧哗,保持对神的基本敬畏。
进门后,按照规矩我和先生分开不同方向脱下鞋子,有工作人员会很热情地指示参观方向。有个印度人跟我搭讪闲聊,问你们的神是谁?我本不信佛,但一时间也不知道人家泛指的中国信仰我要怎样回答,就随口说是佛,之后心下犯嘀咕,说信佛会不会冒犯印度人啊?不知道印度教和佛教之间的关系到底怎样一回事,佛教历史上也曾作为印度的国教,也不知佛教现在在印度的地位到底怎样,真恨自己的历史知识有限。
很遗憾神庙内部不许照相,一进门我就惊诧于它的美轮美奂,柱子、墙体、地面采用的全是纯白的大理石。墙和柱子上吊着大小不一的神像、精雕细刻、栩栩如生,件件可谓精品。据说有的雕塑,要用半年的时间才能雕完。。
Mandir是神庙的主建筑,要穿过长廊走上二楼才能到达。圣殿的顶部是由一整块巨大的汉白玉雕刻而成。确切地说圣殿有两个穹顶,有人坐到第一个穹顶下的地板上,我也跟着坐下,仰望穹顶,16根柱子上雕刻了16个不同的神像,雕刻精细,神情各异,令人赞叹不已。袅袅的乐曲声中,坐下来的人越来越多,看得出接下来有什么仪式。我近视眼而且好奇,便坐到前排中间,感觉像看剧一样,坐到最贵的位置上。
先生不喜欢人多,站在后边。过了一会儿来了个工作人员,把我请!了!出!去!她说,只有男人才可以坐在这里,女人要到后边去!印度的等级制度早就耳闻,我急忙起身往后走,先生问我为啥出来了,我说男人才可以在前面,女人只能坐在后面的穹顶下。这个穹顶没有雕刻的柱子,什么都没有,跟第一个不能同日而语。
博物馆与浴像仪式
仪式做了,又去庙里的博物馆,博物馆收费,成人5月,老人或儿童3元。博物馆不大,但介绍了印度的地理位置和1万2千年的历史。还有竖了一块牌子,上书林语堂的名言“印度在宗教、想象文学、哲学等很多方面,不仅是中国的老师,更是世界的老师。”
泛泛地看了一下印度的发展史,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神秘”印度,无愧于林语堂所称之的“世界的老师”。
从博物馆出来,工作人员又热情相邀“浴像”。印度教我一无所知,但浴佛节我参加过很多次,一边偷看别人浴像的流程,一边按照浴佛的规矩,我也毕恭毕敬的完成仪式,还看到一个印度人接了浴水印了一口,其虔诚可见一斑。
据佛家介绍,浴佛的仪式开始于印度,是从求福灭罪的一种宗教要求传衍而来的。印度教的婆罗门教早有浴像的风俗,起源于印度人使精神清洁的思想。
说到浴佛或浴像,印度教和佛教确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网上说,印度教的密宗后来进入佛教传到西藏,这就是藏传佛教,这有待专业人士确认。
而我又查了一下中国驻印度大使馆的官网,据介绍印度有82%的居民信奉印度教。印度教前身是婆罗门教,综合了多种信仰,没有单一的信条,但所有印度教教徒都信奉多神教的主神论。印度教还是一种哲学和生活方式,它宣传因果报应和人生轮回。印度教有种姓制度,根据这一制度,人被分为四个等级,且生来就决定。四个种姓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印度仅有0.8%的居民信奉佛教。佛教于公元前6世纪发源于印度,由于印度教的兴盛,佛教内部纷争以及频繁的外族入侵等原因,到13世纪几乎消亡。
一趟印度神庙之行,勾起我无限的求知欲,这正是旅行的目的。行万里路为的不就是读万卷书吗?
印度神庙地址:61Claireville Drive.Toronto
电话:416-798-2277
网址:https://www.baps.org/Global-Network/North-America/Toronto.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