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教育

中国留学生更多还是选择回国就业

一直以来,留学生就业都是家长和学生,乃至全社会比较关注的话题。光是今年上半年,海归就上了几次微博热搜,而且毫无疑问,全是比较令人扎心的话题:无论是薪资,还是就业,各项数据似乎都在表明,海归的光环已经逐渐淡化,就业优势已经不再突出明显。

留学生现状:回流趋势明显,85%以上学成回国发展

从1978年到2019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656.06万人,其中165.62万人正在国外进行相关阶段的学习和研究;490.44万人已完成学业;423.17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占已完成学业群体的86.28%。

同时,由于新冠疫情、国际关系变化等因素的影响,留学回流趋势越来越明显。

2019年度,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70.35万人,回国人员总数为58.03万人,较上一年度增长11.73%;2020年,留学回国发展人数首次超过出国留学人数;2021年留学回国人员超过100万……

这一趋势引人深思:什么原因促使越来越多留学生选择回国发展,和国内大学毕业生一起淹没在求职大军中呢?

留学生归国潮背后的本质原因:精英走向大众化,留学结构发生变化

与上世纪80年代的那股“出国潮”相比,眼下的留学,时代背景和结构特点完全不同。

从2018年到现在的这5年,出国留学具有了比较明显的两个特征:一、留学更加大众化和常态化。自2018年开始,父母职务为“一般员工”的家庭逐渐成为留学主力群体,普通中国家庭对于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越来越愿意为孩子的未来发展而投资。

二、留学低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美国教育协会数据证实,过去10年,赴美读高中的中国学生人数增长高达98.6倍,远超研究生阶段的1.6倍和本科阶段的14倍;《2022年英国低龄留学白皮书》也显示,中国学生最普遍的入学节点是9、10及12年级,但2022年有17%的学生申请在8年级或更低学段入学。

家庭、生活和文化环境是回国主因

对于那些有意回国求职的海外归国人才,家庭因素、生活环境和文化环境是选择回国的三大主要原因。76% 家庭因素(离家人更近,陪伴家人);59%生活环境(更习惯/熟悉国内生活方式;45% 文化环境(认同国内的文化环境)。

此外,国内更好的事业上的进步和发展机会,更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以及对于海归人才的重视和支持等对国内发展机会的积极看法,也成为了留学生回国就业的第四大动因。

结合领英《2024中国留学生归国求职洞察报告》、智联招聘《2023中国海归就业调查报告》两份行业内的权威报告,外资企业仍是海归留学生的首选,占比58%;工作更稳定的国企次之,占比17%。

可能源于海外教育投资及对高生活质量的追求,74%的海归留学生将薪资和福利待遇作为就业选择的首要因素;67%重视职位的发展潜力和晋升机会。

随着国内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海归求职市场也呈现出新的趋势。2023年海归投递人数增速最快的十大行业,旅游/度假行业位居榜首,增速高达24.5%;紧随其后的是新能源/电气/电力行业、石油/石化/化工行业,增速均约19%;此外,仪器仪表及工业自动化、大型设备制造/机电设备/重工业、加工制造、医疗设备/器械、航空/航天研究和制造等高端制造业,也都位列投递增速Top10。

再聚焦到海归投递人数增速最快的十大职业。旅游服务最猛,直接翻了一倍,会展服务次之,增速高达56.9%,留学辅导、节能/能源工程师的增速也都在30%以上。此外,芯片工程师、化工研发、自动化工程师、医药研发等技术岗,都位列投递增速Top 10。

还值得一提的是,超七成海归对于灵活就业持认可态度,并且46.5%接受调查的海归群体表示尝试成为短视频博主,这一趋势和去年基本持平。

海归优先岗位平均月薪连续5年上涨,初始职场阶段薪资预期更趋理性

从招聘薪酬看,海归优先岗位的平均招聘薪酬连续五年走高,2023年达到15,240元人民币(下同)/月,比2022年的14,680元/月增加560元,增长3.8%,这个收入水平在国内还算不错。

2023海归优先岗位同比增速Top 5行业:新能源/电气/电力行业71.1%;保险27.8%;加工制造17.3%;学术/科研16.2%;电子技术/半导体/集成电路2.9%。

2023海归优先岗位同比增速Top 5职业:留学辅导42.8%;高级管理14.4%;服装/纺织设计12.6%;电子/电器/自动化工程师10.7%;市场/品牌推广7.4%。

同时,随着国内就业市场薪酬水平的透明化,中国留学生归国就业的薪资预期发生了明显变化和现实调整。

相比2022年,2023年预期18-25K和超过25K月薪的比例发生明显下降,分别是13%和15%;同时期,8-12K月薪预期的比例从20%增长到31%,12-18K从22%增至33%。这说明留学生越来越“接地气”了,但是也有不少留学生认为,出国留学得到的无形财富太多了,不能单单用金钱来计算。

海归求职的优劣势在哪里?

80%以上的留学生在自身语言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国际视野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当下全球化市场进程中,好的公司和好的岗位,对于国际化人才的需求量是会越来越高的。比如,央企“三桶油”对满足排名以及学历要求的留学生有优待政策:免初试,直通面试。再比如,中石油招聘要求2023泰晤士世界排名前50院校硕士及以上研究生,中石化、中海油要求更高,限制为泰晤士前30的研究生。

有些岗位只面向留学生开放招聘,如果没有这层身份,你可能连门槛都够不到。

各个城市(尤其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对人才的需求量依旧非常大,为了广泛吸纳优秀人才,国内许多的优政策是专门针对于归国留学生的。比如,留学生回国就业落户政策,留学生购买免税车政策,学术研究方面的政策,创业方面的优惠政策,子女入学优惠政策等,从方方面面照顾到了留学生的利益。

再看劣势,其实主要就是参加国内的招聘存在信息不对称,地理位置受限制等问题,但只要定期浏览目标企业的招聘动态和校招要求,关注国内各大求职网站发布的求职资讯,多和在国内的小伙伴沟通交流,完全可以规避掉。

靠海归”title”吃红利时代远去了!

海外留学生确实存在着不可否认的自身优势,但即使是在海外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也常常因为忽视职业规划,导致在进入职场后难以调整心态来适应变化。因此一旦留学生选择回国,就要快速从国外的环境中脱离出来,正视国内外工作环境、薪资期待等产生的落差。

当前海归就业的现状,与其说“留学生”贬值,不如说“留学生”价值在回归。求职者的品性和能力成为人才需求方最为关注的内容,并不是一件坏事。每一个家庭都应当以更加平和的心态看待留学生就业问题。

分享到: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

「加中时报」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