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疫情后的第一次出境游
2月10日到13日,一个意想不到的原因,让我有了疫情三年后第一次离开加拿大的机会,虽然仅仅是开车前往不到千里之外的纽约,但因为经历了三年的新冠大流行,原本稀松平常的旅游让人新生不少悬念,很想与大家分享。
陆路到美国有护照有效期的要求吗?
因为2020年的短暂疫情封控,谁也没想到这会让办理护照成为难题。按说到了2023年,新闻已经不断报道联邦政府有关增办护照的各种措施,比如雇用了600名新员工专门支持护照申请的处理;在300多个加拿大服务中心开设了更多专门的护照受理柜台;开设了更多的处理中心;采用新的工作量管理及处理技术,用以提高效率,同时满足健康安全要求;采用新的简化的护照更新程序;甚至工作人员会在工作日及周末加班,尽量提高申请处理能力等,让人一度觉得办护照流程已经恢复正常。然而真正到了护照办公室,还是被排满队伍的大厅吓到了。
我去的是华人最常去的士嘉堡护照办公室,办公室在政府大楼的二楼,虽然疫情前护照办公室排队的人也不少,但还没试过一进门,一楼空旷的大厅就已经挤满人群的状况。工作人员表示,至少要排队四五个小时以上。因为没做这么长时间排队的准备,所以改在第二天重新来过。但第二天来得有些晚,被告知等待人数过多无法被接待。
再看护照是今年四月份过期,而美国海关的官网上写着加拿大公民陆路进入美国无需6个月以上的护照有效期,于是决定试一下,拿着即将到期的加拿大护照到底可不可以进入美国。
美国海关官网同时还有一条规定,就是无论持哪国护照、哪种签证,进入美国的时候必须有注射了两针被美国政府承认的疫苗证明。于是我也把安省的疫苗证明打印出来,一起随身携带。
我走的是尼亚加拉瀑布地区的彩虹桥,不是旅游旺季,美加边境等待过关的车子寥寥无几,几分钟就轮到我们。递过护照,美国海关只问了“去哪里”、“去几天”两个问题就放行了。没查疫苗证明,也没提护照有效期的事儿。实践证明,陆路通关,美加边界基本上恢复到疫情前的正常状态了。
时尚快餐Shake Shack的启示
从多伦多到纽约一路上休息站都在改造,原来休息站上的麦当劳和汉堡王,被汉堡新秀Shake Shack所替代。
Shake Shack是这二十年美国刚刚发展起来的知名快餐慢食连锁餐厅。说起这个餐厅,还挺励志的。2001年它还是纽约麦迪逊广场外一家卖热狗的小推车,截至目前,Shake Shack已在美国设有超过200家分店,另有超过80家海外分店坐落于伦敦、迪拜、东京、上海、新加坡、墨西哥城等,当然也有多伦多,主要提供汉堡、热狗、薯条、冰激凌、奶昔。既然去了纽约,自然要去他们的第一家店,不出所料,客人很多,遗憾的是他们没有室内的座位,而室外又太冷不能坐下享受,但麦迪逊广场周围的环境还挺适合夏天的时候一边晒着太阳一边享受美食的。
其实Shake Shack这个起源于地摊小车的品牌绝非真正“草根”,更像是一个被精心包装成具有街头特色的高端餐饮品牌。因为作为Shake Shack的创始人,Danny Meyer一早就是纽约餐饮届的“名人”,而Shake Shack的CEO Randy Garutti更是毕业于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学院的高材生,并有多家知名餐厅的运营经验。两位创始人都是做高端餐饮出身,在他们看来,现代快餐消费体验十分糟糕,消费者挤在一堆,尽可能快地点单、取餐、走人,因此他们的理念是——要做“Fine Casual”(精品休闲),顾客可以在非常放松、非正式的场合享用高品质的汉堡。
在Shake Shack品牌创立之初,他们主要以全天然、无激素的高端食材为原料,当然产品的定价也相对不菲。尽管如此,在Shake Shack门店外总有大量的食客排队购买,这可能要归功于Shake Shack的特色之处!接下来他们在市场营销方面也是很懂顾客心理的,他们利用自媒体上普遍存在的“网红”心理,把Shake Shack这个品牌打造成“网红快餐”,给消费者一种自豪感,能满足他们拍照、在社交媒体互动的需求。
Shake Shack表示汉堡、薯条都被大众视为“垃圾食品”,他们要做“健康汉堡”,用100%未用抗生素的安格斯牛肉与有机蔬菜做原材料,就连冰淇淋和牛奶也都是“绿色食品”。与传统西式快餐不同的是,他们也不会提前制作好那些肉饼,而是现点现做,这打破了人们观念中,认为快餐汉堡是不健康的东西这一普遍印象。一系列的举措下来,绿色健康成了Shake Shack的品牌标志。
虽然在纽约我最终没有尝到Shake Shack的汉堡,但在休息站当我看到它的logo时马上停车一试。不得不说,他们的汉堡和奶昔确实和传统快餐麦当劳或汉堡王不太一样,汉堡料很足、蔬菜也足够多,奶昔也不是那种腻歪歪的甜。
Shake Shack创始人同时也向消费者呼吁健康环保和可持续性发展的理念,将就餐环境和制作流程全部改成可循环使用的设计,比如纸袋、纸盒的包装,均采用环保材料。从食用内容到使用内容,均离不开健康、绿色、环保,这对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的消费者来说,具有超强吸引力。
这是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任何行业都是不进则退,包括餐饮业。这次前去纽约感触良多,纽约依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城市之一,但是很多细节,比如地铁系统、支付系统等绝对领先优势已经不再,甚至某些地方还有些落后于中国的一些城市、甚至落后于一直被我们华人批评的多伦多。Shake Shack的崛起让我们看到这个世界求变求新的态势,再没有哪个国家、哪个城市、哪个企业、哪个品牌可以固守传统、打击同行便可领先世界;勇于进取、突破自己,才有可能处于竞争的不败之地。
纽约卡耐基音乐厅的“全人教育”
这次去纽约主要是为了参加一场颁奖音乐会。
多伦多华裔钢琴家韩丽创办的非营利组织MOMA,6年来一直在组织一年一度的加拿大音乐比赛,加拿⼤国际⾳乐⼤赛(Canada International Music Competition,CIMC-MOMA」。⾃2017年创办以來⼀直得到社会各界的⼴泛关注,强⼤评审团也是由来⾃世界各地的著名⾳乐家、教授们组成的。尽管这三年因疫情从线下转为线上云端举办,赛事依然吸引了更多来⾃世界各地优秀的⾳乐爱好者参与,很多本地的⾳乐机构和老师也纷纷推介学生参赛。
「CIMC-MOMA」分为30岁及以下青少年“业余组”、“专业组”和31岁及以上成年⼈“业余组”、“专业组”。优胜者有机会获得著名意⼤利夏令营奖学⾦和进入纽约环球国际⾳乐⼤赛总决赛,获奖者便会登上国际著名的卡内基⾳乐厅参加颁奖典礼。
卡耐基音乐厅呢,也通过组织纽约环球国际⾳乐⼤赛,为音乐爱好者提供一个令人倍感自豪的舞台。这个比赛的目的不是为了让获胜者炫耀自己的成绩,而是让参加者获得来自音乐世界的体验。当然纽约国际音乐大赛也旨在促进各种文化之间的合作,为潜在的艺术家们提供通往艺术世界的桥梁。
早有音乐教育家表示,音乐教育是全人教育,不仅仅是培养音乐家,更是要激发、培养学生的音乐爱好、提高音乐素养,对音乐对艺术有鉴赏能力。
「CIMC-MOMA」最大的好处就是给那些准备通往专业艺术之路的学生提供一块敲门砖,也让以音乐为终身爱好的孩子有成就感。所以对参加「CIMC-MOMA」感兴趣的琴童家长,不限于钢琴哦,各种乐器的学生及家长都可以联系韩丽老师,电邮:cimc.moma@gmail.com或cimcmoma@126.com。
总有人在你需要的时候帮助你
纽约往返4天,顺利得令人难以置信。如果不出意外,按照我们的计划,天黑之前就可以回到温暖的家,回复正常的上班上学模式。但意外总是会出其不意地发生。
当我们奔驰在QEW上时,突然间汽车仪表盘上的警示灯亮起一片,刹车、ABS、制动系统防锁死、胎压灯全都亮了起来。刹车系统报警,谁还敢在高速公路上狂奔,找到最近的出口下路,好巧不巧刚好是汉密尔顿到Burlington大桥下的公园,风景优美。心得多大,这个时候还有心思欣赏美景!
给CAA打电话,被告知大约要半小时左右会有拖车过来,但因为车上有三个人需要一起接走,可能时间会更久。将近一个小时也没等来拖车,再打电话,对方说还需要40分钟左右。又等了很久,又打电话问问拖车何时能到,对方告诉我,还需要另外一个小时。在CAA的介绍下,我们下载了一款APP,可以实时查看处理我们车辆状况的即时信息,非常管用。果不其然,拖车终于在我们从天亮等到天黑后终于按照APP上显示的时间准时到达。
来人叫默罕默德,开着一辆大型拖车,怪不得我们等了那么久,原来第一辆拖车看到我们还有差不多两百公里的路程就取消了“订单”。默罕默德告诉我们,近距离拖车可以使用小型卡车采用拖拽式把车拖到指定位置,但是我们需要在高速上奔跑一个多小时,必须用大型卡车把我们的车完全放置到车斗里才符合安全标准,这让我对加拿大的行车安全由多了一份认识。
默罕默德很健谈,讲着自己辛苦工作的经历。他的辛苦,同样作为移民的我们非常能理解。每一个靠辛勤劳动换取报酬的人都值得被人尊重,不分种族和宗教信仰。到达我们的目的地已经是小半夜了,而默罕默德还要开车返回,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总会有人(职业)帮助你,这就是我们热爱加拿大、热爱生活的原因。
因为疫情三年,基本不太用车,所以忽略了对车子的保养和检查,感恩车子坏在了加拿大境内。所以有一点点小忠告分享:开车出远门之前一定要检查车辆;CAA年费不高,关键时刻真帮忙,大家不妨加入,尤其那些喜欢自驾旅游的人们。
总之,这次出门给我的感觉就是,无论是美国还是加拿大,生活真的恢复到疫情前了。要非说有什么不一样,那就是物价再也回不到从前的日子!
(Bobby Wang,Local Journalism Initiative Repor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