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旅游

锡姆科湖绕湖一日游

(Jessica Jia,Internship)周末忽然兴起,想绕着锡姆科湖(Lake Simcoe)来一圈。锡姆科湖在多伦多以北一小时车程。说走就走。

第一站:巴里Barrie

巴里是个美丽的小城,去过很多次,对这个小城有个大致的了解。

据维基百科介绍,巴里市内人口14多万,为全国第34大城市;都会地区人口20万左右,为全国第21大都会区。城市虽然不大,却是有名的第一电力(Hydro One)智能电网的控制中心所在地;蒙特利尔银行的数据中心;可口可乐瓶子生产基地,无线电和太阳报的业务中心等。

巴里一带为原住民来往锡姆科湖和乔治亚湾的陆路运输线东端所在。这条称为“九英里运输线”(Nine Mile Portage)的通道于1812年战争期间成了英军从上加拿大首府约克(即现多伦多)通往乔治亚湾的重要补给路线,连带现巴里一带也成为英军的重镇。

战争过后,欧裔平民开始迁居至此,并主要以务农和伐木为生。1833年,政府在此进行勘探,并以英国皇家海军军官罗伯特·巴里(Robert Barrie)之名,将此地命名为巴里。

上次去的时候还是在大流行期间,巴里的很多餐厅都在周末休业。这次倒是很多餐厅周末开业,然而并没有那种旅游城市应有的喧嚣或繁华,这大概就是后疫情时代餐饮业的痛吧。

湖滨有两个墨西哥餐厅,我们选择了google网评高的那个Cocina Mexicana。价格适中,味道不错,更好的是可以从餐厅的窗口眺望锡姆科湖,波光粼粼、白帆点点,真是美不胜收。

巴里还有个美术馆,MacLaren Art Centre,正在展出Ron Shuebrook和Frances Thomas两位艺术家的作品。

根据美术馆官网介绍,两位艺术家都十分擅长运用颜料,突出线条、形状、颜色和比例之间的奇妙联系。本次展览旨在突出两位艺术家独特的抽象艺术途径,同时寻找共同点并赞美差异。

对于现代艺术,真的不懂如何欣赏。每次面对现代艺术展都要去查阅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才能领会主题思想。这次作品的创作者Ron Shuebrook,是多伦多安大略艺术设计大学(OCAD)的名誉教授,曾于2000年至2005年担任该校校长,1998年至2002年担任该校学术副校长。Shuebrook还是加拿大大学艺术协会前主席和加拿大皇家艺术学院前院长。由此可见这些作品不可小觑,可是也真的不懂欣赏,所以艺术于我们而言还需要漫长的时间去感悟。

午餐后离开巴里,沿湖很多豪宅,把湖的格调立即拉高几个维度,Lake Simcoe湛蓝的湖水都溢出富庶的味道。

第二站:Orillia

开车大约半小时,在Orillia做短暂停留。

Orillia位于Simcoe湖和Couchiching湖连接处,人称“阳光之城’”。我们停留的地点是利科克国家历史遗址(Leacock Museum National Historic Site)。

斯蒂芬·利科克是加拿大最著名的幽默文学家。他以轻松幽默和对人们愚蠢行为的批评而闻名。

史蒂芬·利科克故居位于博物馆大道50号,历史上被称为“老啤酒厂湾”。

“老啤酒厂湾”是当年利科克夏季避暑别墅。当地理发师杰斐逊·肖特提供的闲话为利科克《阳光小镇素描》(1912年)提供了素材。这本书被普遍认为是加拿大幽默文学中最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一。

这片占地近10英亩的历史遗址,包括Leacock House、船屋以及博物馆档案馆和行政大楼,还设有花园和小径,这些小径非常适合散步,尤其是在夏天或秋天色彩缤纷的时候。坐在湖滨Leacock Cafe享受美味的食物和饮料,或者在小径上停下来吃点冰淇淋,那更是无限享受。

令人有些意外的是这里的湖竟是天鹅湖,而天鹅大的像一只小船。


喇叭天鹅(Trumpeter Swans/Cygnus buccinator)曾经是安大略省南部迁徙期间常见的景象,但为了获取它们的羽毛和皮,18和19世纪的过度捕猎,它们已从该地区消失。1886年,伊利湖长点(Long Point)的一名猎人射杀了最后一只从西部迁徙而来的喇叭天鹅。

喇叭天鹅柔软而柔韧的蹼足是导致其数量锐减的部分原因。16世纪至19世纪期间,猎人会猎取喇叭天鹅的脚,然后将其制成零钱包。天鹅的皮被用来制作粉扑,最大的飞羽被用来制作被认为是质量最好的羽毛笔,而纯白色的羽毛则被用作时尚帽子的装饰品。

加拿大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实施一项有力的恢复(繁殖)计划,安大略省中南部的喇叭天鹅数量显著恢复。

由于安大略省的大多数喇叭天鹅都是在繁殖计划中长大的,它们与野生天鹅不同,不知道如何完全迁徙。它们在11月从怀伊沼泽、柯克兰湖或北湾等地向南飞,然后返回那里度过夏天。繁殖计划的一部分要求给天鹅戴上环志和标签,以便跟踪它们的迁徙情况。

喇叭天鹅的小天鹅的体重比北美任何其他本土鸟类都要重,成年天鹅的体重在15至30磅之间,而且它们有巨大的全黑喙。

第三站:Beaverton

Beaverton是杜兰区Brock镇的一个社区。

加拿大很多著名的电影就是取景于此。这里安静美丽,充满历史感。与锡姆科湖西岸的巴里相比,那边富庶的波浪一荡一荡地荡到这里,就变得平平无奇了。

虽然也是阳光沙滩,但这个小镇气质就接地气多了。它位于锡姆科湖和Beaver河河口的交汇处。这里是钓鱼爱好者的天堂,无论是夏季还是冬天。

在欧洲人到来之前的几个世纪里,奥吉布韦人、豪德诺索尼人和休伦人等美洲原住民群体一直在现在的这里生活。

第一批造访锡姆科湖的欧洲人是法裔加拿大人。这些早期的探访者是为了寻找同名海狸(Beaver)的毛皮到达这里,给流入锡姆科湖的众多河流之一——命名为海狸河(Beaver River)。

后来,苏格兰拓荒者在海狸河河口附近建立了定居点,他们称之为磨坊镇。到1869年,村里已有700人。在此期间,村民开始将自己的家命名为Beaverton,取自海狸河。

该村于1884年成立为镇。在19世纪,交通在Beaverton并不是一个问题。该镇是霍普港、林赛和Beaverton铁路的北部终点站。此外,蒸汽船Emily May每天往返于Beaverto和Bell Ewart之间,后者与北方铁路相连。此外,驿马车每天都从该镇出发前往惠特比和奥沙瓦。

但显然作为杜兰区的一部分,这里离多伦多还是太远了一些,现代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并没有惠顾这里,除了旅游,农业才是当地的经济支柱。难怪这边跟巴里那边相比,肉眼可见地不如那边富庶。

我们也很感叹,加拿大的好就在于虽然从房子的外观可以看得出贫富的差距,但是终究食品安全、儿女教育、卫生保健方面是平等的。无论在湖的哪一侧生活,都是幸福的。

分享到: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

「加中时报」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