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华为高管孟晚舟双重犯罪案被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BC)省高等法院裁定符合引渡的“双重犯罪 ” 标准,这意味着孟晚舟将被引渡到美国受审,最终定罪由美国完成。但她是否会真的会被引渡到美国,还要看接下来的法庭审理。根据目前的这一裁决,孟晚舟暂时未能获释,将继续留在加拿大参加后期的相关听证。
中国方面当然不接受这样裁定结果,随后华为加拿大和中国大使馆分别发表声明。
华为表示,对裁决表示失望,并将继续支持孟晚舟。“我们期望加拿大司法系统最终会证明孟女士是无辜的。”
中国大使馆的声明则更强硬一些。大使馆声明表示,美加滥用双边引渡条约,对中国公民任意采取强制措施,严重侵犯了中国公民的合法权益。美方的目的是为了打压中国高科技企业和华为,加拿大扮演了美方帮凶的角色,这是一起严重的政治事件。
正如声明所述,加拿大人也多认为这是一起政治相关案件,是美国政府打压华为5G领先技术的政治手段。
加拿大的司法有多独立?
加拿大人很清楚,孟晚舟是否无辜这件事早已不是司法独立的加拿大可以通过独立的司法系统就可以解决完成的了。
孟晚舟被捕的背景相信关心此案的人都已经了解,美国以孟晚舟诱导美国汇丰银行与受美国政府制裁的伊朗公司进行金融交易为由,要求加拿大警方逮捕在温哥华过境的孟晚舟。此次聆讯是为了裁定孟晚舟是否需要引渡到美国受审。
根据加美引渡协议,当事人被指控的罪名须在两国都构成犯罪。孟晚舟的辩护律师以加拿大没有像美国一样对伊朗实施制裁为理由,辩称该银行不会面临风险,因此在加拿大不属犯罪。但是主审法官霍尔姆斯(Heather Holmes)的判决书中说,孟晚舟被指控的关键罪名是欺诈。这在加拿大也同样是犯罪行为。
但法官霍尔姆斯堪称完美的“判决书”给予孟晚舟案最终定罪留下了一个开放式结尾,长达23页的裁决书中,霍尔姆斯表示,从总体上讲,华为首席财务官的所谓罪行在加拿大也将构成犯罪,这一原则被称为“双重犯罪”。然而她还说,可以将美国对伊朗的贸易制裁视为了解孟的所谓欺诈行为的背景,而不必将其视为行为的“内在部分”。 孟晚舟不会在加拿大法院接受审判,只是达到了将孟引渡到美国的关键要求。
熟悉引渡法的加拿大刑事律师波廷(Gary Botting)表示,历史上加拿大收到的引渡请求中,大约90%得到批准,但如果法庭认为引渡请求是出于政治目的,或当事人被引渡后可能面临死刑,引渡请求将会遭到否决。
这件被中国和部分加拿大华人视为有“政治成分”的案件,法官霍姆斯在判决书中强调,孟晚舟最终是否会被引渡至美国,将交由加拿大司法部长拉梅提(David Lametti) 来决定她的引渡是否属於「不公或压迫」。
这是法官的聪明之处,在证实了加拿大的司法独立真实存在的基础上又把皮球踢回给司法部长。霍尔姆斯当然知道孟晚舟案不是独立的经济案件,最终的解决方案肯定要基于政治考量。既然需要政治考量,那就不是司法系统的事情了,你们政府慢慢协商平衡去吧。
加拿大选择了传统盟友美国
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台,四年来中美、加美、加中关系变得扑朔迷离,尤其对加拿大来说,与自己第一及第二大贸易伙伴往来之路布满荆棘。如果说加拿大真的做到了司法独立,相信加拿大人自己都不相信。
一份民调显示,去年年初,55%的受访者认为应该配合美国逮捕孟晚舟,只有45%反对。而到了去年年底,反对逮捕孟晚舟的人超过了半数,有51%。这个数字并不表示更多的加拿大人支持孟晚舟,而是对加拿大司法系统是否能够独立于美国的关注。
此次判决结果可以说加拿大在中美之间选择了美国。
了解加拿大的人都知道孟晚舟陷入了漫长的司法运作模式中,据保守估计,孟案可能会拖上十年八年,最终结果,可能还是要看未来那个判决时间点时的三国关系,如果彼时三国政治制衡找到了更好的平衡点,那么孟晚舟案也就迎刃而解。
